CRM、自動化整合
深夜,一位重要客戶透過 LINE 傳來訊息詢問案件進度;同時,律師的信箱收到一封標註「緊急」的郵件,內容提到下週的合約審查會議時間。
隔天清晨,事務所經理小君打開 Odoo 系統,驚喜地發現:昨夜的 LINE 客戶詢問已自動記錄在 CRM 案件中,並附上一段 AI 濃縮摘要方便快速了解;郵件中提到的會議日期也自動出現在行事曆上,還貼心設定了提前提醒,確保律師團隊不會錯過重要會議。更棒的是,系統已將上週各律師記錄的工時彙總生成了一份發票草稿,包含每項工作的時數與費用,等待主管今早審核後即可一鍵發送給客戶。
以上場景不再是遙遠的夢想。透過 Odoo 18 + LLM 打造的智慧行政助理,法律事務所的日常作業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效。接下來我們將分享如何技術實作這樣的整合:把 LINE 和 Email 等通訊通路的紀錄匯入 Odoo CRM、應用 AI 自動安排行程提醒、以及串連工時與會計模組自動化請款。
對律師事務所而言,與客戶的溝通往往透過多種管道:手機即時通訊(LINE 等)、電子郵件,甚至電話簡訊等。若缺乏統一管理,資訊很容易分散遺漏。我們希望將這些通訊紀錄集中整合在 Odoo CRM中,方便後續跟進案件和服務。
Odoo 本身就強調將銷售流程從潛在客戶跟進到開立發票整套自動化完成;因此,我們可以透過自訂模組和第三方介接,讓LINE 訊息與Email 郵件都匯聚到 Odoo 平台中。
為了完善涵蓋各種情境,我們需要處理三種通訊來源模式:
1. 客戶主動發送訊息: 例如客戶直接傳 LINE 訊息或寄送 Email 到事務所的公開信箱。我們要偵測到這些外來訊息並自動在 Odoo 中建立紀錄(如建立 CRM Leads/案件或將內容加入相關紀錄的討論串)。
2. 事務所主動寄出訊息: 例如律師從 Odoo 發送 Email 給客戶,或客服人員透過 Odoo 平台發 LINE 給客戶。這種由內而外的訊息需要能截取後續客戶的回覆並歸檔到原紀錄中,形成完整對話串。
3. 外部服務同步備份: 有些交流可能發生在外部平台(例如律師直接用手機LINE回覆了客戶,未透過Odoo),我們需要透過週邊服務定期將這些對話備份回 Odoo,確保資料完整無遺漏。
接下來,我們分別說明 LINE 與 Email 這兩種常見通訊渠道的整合實作細節,以及如何運用 Webhook、API 等技術手段來處理上述三種模式。
LINE 在台灣商務應用相當普及。我們可以利用 LINE Messaging API 建立一個聊天機器人或官方帳號,將法律事務所的 LINE 對話接入 Odoo。整合的核心機制是設定 Webhook:當客戶傳訊給事務所的 LINE 官方帳號時,LINE 伺服器會向我們預先設定的網址發送一個包含訊息內容的 HTTP POST 請求。
我們可以編寫一個 Odoo Controller 或獨立的 FastAPI 服務來接收這個 webhook 請求並處理。流程圖如下:
如上圖,當客戶LINE來訊時,Webhook 接收服務會將訊息內容經由 Odoo 外部 API 轉存為 CRM 模組中的一筆交談記錄。例如,可以新建/關聯到對應客戶的 crm.lead(潛在客戶) 或自定義的「案件」記錄,並將LINE訊息內容寫入其交談紀錄 (Chatter)。如果需要,也可以即時呼叫 LLM 對訊息內容進行分析處理——例如自動分類詢問性質、擷取關鍵字,甚至產生建議回覆存給律師參考。
💡 Gary’s Pro Tip|善用雙向通訊
實作 LINE 整合時,記得處理雙向交流:不僅要接收客戶訊息,還要能透過 Reply API 主動發送訊息給客戶。建議在 Odoo 中建立對應按鈕或自動動作,讓律師可以直接在 CRM 記錄中輸入回覆內容,由程式呼叫 LINE Messaging API 發送給客戶。此外,別忘了處理 Webhook 安全驗證,確保只有 LINE 平台的請求才能寫入您的系統。
如果律師從 Odoo 內部發送訊息給客戶(例如在 CRM 的交談串中留言,選擇發送給客戶的LINE),我們可以在後端截取這類動作,透過與模式1相同的API發送機制,把內容推送到 LINE。另外可以設計紀錄同步:將發送的訊息也記錄回該客戶的交流歷程中,保持內外資訊一致。
# app_line_webhook.py
import os, hmac, hashlib, base64
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, Request, HTTPException
import httpx
LINE_CHANNEL_SECRET = os.getenv("LINE_CHANNEL_SECRET") # 必填
ODOO_WEBHOOK_ENDPOINT = os.getenv("ODOO_WEBHOOK_ENDPOINT") # e.g. http://odoo.local/api/line_inbox
ODOO_API_TOKEN = os.getenv("ODOO_API_TOKEN") # 你在 Odoo 自訂的 Bearer token
app = FastAPI()
def verify_line_signature(body: bytes, x_line_signature: str) -> bool:
mac = hmac.new(LINE_CHANNEL_SECRET.encode(), body, hashlib.sha256).digest()
return base64.b64encode(mac).decode() == x_line_signature
@app.post("/line/webhook")
async def line_webhook(request: Request):
body = await request.body()
sig = request.headers.get("X-Line-Signature")
if not sig or not verify_line_signature(body, sig):
raise HTTPException(status_code=401, detail="Invalid LINE signature")
payload = await request.json()
# 只示範處理 text message
events = payload.get("events", [])
if not events:
return {"ok": True}
async with httpx.AsyncClient(timeout=10) as client:
for ev in events:
if ev.get("type") != "message":
continue
m = ev["message"]
if m.get("type") != "text":
continue
user_id = ev["source"]["userId"]
reply_token = ev.get("replyToken")
text = m.get("text", "")
# 轉發給 Odoo 自訂入口(建立 CRM 紀錄 + AI 摘要)
headers = {"Authorization": f"Bearer {ODOO_API_TOKEN}"}
data = {
"channel": "line",
"user_id": user_id,
"reply_token": reply_token,
"text": text
}
await client.post(ODOO_WEBHOOK_ENDPOINT, headers=headers, json=data)
return {"ok": True}
# odoo_addons/lawfirm_portal/controllers/line_inbox.py
from odoo import http
from odoo.http import request
import os, requests
OPENAI_API_KEY = os.getenv("OPENAI_API_KEY")
ODOO_BEARER = os.getenv("ODOO_API_TOKEN") # 與 FastAPI 相同
class LineInboxController(http.Controller):
@http.route('/api/line_inbox', type='json', auth='public', methods=['POST'], csrf=False)
def line_inbox(self, **kw):
# 簡單 Bearer 檢查
auth = request.httprequest.headers.get('Authorization', '')
if auth != f"Bearer {ODOO_BEARER}":
return {"error": "unauthorized"}
channel = request.jsonrequest.get("channel")
user_id = request.jsonrequest.get("user_id")
text = request.jsonrequest.get("text", "")
reply_token = request.jsonrequest.get("reply_token")
# 1) 依 LINE user_id 尋找/建立對應 partner 與 CRM Lead
partner = request.env['res.partner'].sudo().search([('x_line_user_id','=', user_id)], limit=1)
if not partner:
partner = request.env['res.partner'].sudo().create({
'name': f"LINE-{user_id[-6:]}", 'x_line_user_id': user_id,
})
lead = request.env['crm.lead'].sudo().search([
('partner_id','=', partner.id), ('type','=','opportunity'), ('stage_id.is_won','=',False)
], limit=1)
if not lead:
lead = request.env['crm.lead'].sudo().create({
'name': f"{partner.name} - LINE對話",
'partner_id': partner.id,
'type': 'opportunity',
})
# 2) 呼叫 LLM 產生摘要(可用 GPT-5)
summary = ""
try:
resp = requests.post(
"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/chat/completions",
headers={"Authorization": f"Bearer {OPENAI_API_KEY}"},
json={
"model": "gpt-5",
"messages": [
{"role": "system", "content": "你是律所CRM助理,請以80字內概述重點。"},
{"role": "user", "content": f"以下為客戶訊息:{text}\n請摘要重點與可能意圖。"}
],
"temperature": 0.2,
},
timeout=12
)
summary = resp.json()['choices'][0]['message']['content'].strip()
except Exception:
summary = ""
# 3) 將原文與摘要寫入 lead 的 Chatter
body = f"<b>LINE 訊息</b><br/>{text}"
if summary:
body += f"<br/><i>AI 摘要:</i>{summary}"
lead.message_post(body=body, author_id=partner.id, message_type='comment', subtype_xmlid="mail.mt_note")
return {"ok": True, "lead_id": lead.id}
若律師偶爾直接使用手機LINE回覆了客戶訊息繞過了Odoo,我們可以建構一個定時執行的同步腳本,利用 LINE 提供的 API或資料匯出功能,定期提取對話記錄並更新到 Odoo。雖然實務上完全自動同步外部聊天有難度,但透過制度約束與輔助工具,仍能最大程度確保溝通紀錄在 Odoo 上的完整性。
電子郵件是法律業務往來的傳統管道,Odoo 對 Email 的支援相對完善。首先對於客戶來信,我們可以利用 Odoo 內建的 郵件閘道 (mail gateway) 機制:為 CRM 或特定模型設定一個 郵件別名 (alias) 信箱。
當客戶寄信到這個信箱時,Odoo 會自動以該郵件內容建立一筆紀錄。舉例來說,我們可將 contact@lawfirm.com 綁定為 CRM 模組的線索收件匣,任何來信都自動新增 CRM 線索並附上郵件內容。這意味著所有透過此信箱收到的客戶詢問,都不會被遺漏地記錄在案。
💡 Gary’s Pro Tip|善用郵件別名
Odoo 的 Email Alias 功能非常強大。每個業務團隊(或專案、工單等)都可以設置專屬email信箱,外部郵件進來會自動轉成對應紀錄並存入交談串。將 「諮詢信箱」、「客服信箱」 等對外窗口都串接到 Odoo,例如來信直接變成 CRM 線索或 Helpdesk 工單。如此一來就無需人工複製貼上內容,減少手動輸入錯誤,也確保後續有完整溝通記錄可供查閱。
當然,若事務所已經有自己的企業信箱(如 Gmail、Outlook),Odoo 的 IMAP 提取功能(fetchmail)可以定時到指定信箱抓取新郵件進系統。我們只需在 Odoo 中設定郵件伺服器、帳密及對應模型,即可自動化接收。例如設定每隔5分鐘抓取一次 inquiries@lawfirm.com 信箱的新郵件,創建 CRM 線索紀錄。
Odoo CRM 允許使用者直接從紀錄中發送郵件(通常底層使用 Mail Thread 機制)。當律師透過 Odoo 寄出郵件給客戶時,系統會自動將發信副本記錄在該紀錄的交談串中。客戶一旦回信,由於我們已設定了郵件別名或fetchmail,回信會自動歸檔到原紀錄,形成完整的往返對話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們還可以運用 LLM 來協助撰寫回信:例如律師在Odoo草擬回覆時,按下「AI Draft」按鈕,系統會將上下文發給 LLM 要求產生建議的回覆郵件內容,供律師參考編輯,提升回信效率。
因應員工偶爾使用個人郵箱與客戶溝通的情形。我們可以要求員工在非透過Odoo發信時,手動將客戶往來郵件 CC/轉寄 給系統指定信箱,以便自動歸檔。另一種方式是利用郵件伺服器的轉寄規則:例如自動將所有涉及某客戶域名的郵件副本轉寄一份給 Odoo。透過這種被動同步策略,儘管無法百分之百確保完整,但至少減少因通訊管道分散導致資訊孤島的風險。
律師事務所每天需要關注的日期繁多:開庭日時、證據提交期限、與客戶會議等等。傳統上這些行程主要靠人工登錄行事曆並設提醒,不僅費工,稍有閃失還可能錯過關鍵期限。藉助 LLM 的語意理解能力,我們可以讓 Odoo 系統從日常郵件或訊息中自動擷取行程資訊並建立提醒,充當律師的智慧行程助理。
想像客戶的一封郵件內容如下:
「您好,我預計下週三(10/5)上午和您討論合約細節。另外,法院已通知我們10月20日早上10點開庭,希望您提前準備相關文件。」
一般人讀到這封信,會識別出兩個行程:一是下週三的合約討論會議,二是10/20早上10點的法院開庭。傳統做法需要助理手動將這兩個事件新增到律師的行事曆中。但在我們的 Odoo 自動化方案中,這一切都可以交給 AI 完成:
郵件進入 Odoo 後,觸發一個自動動作,把郵件正文發送給 LLM,請求其分析其中的日期時間和事件描述。
LLM 讀懂郵件語意,提取出 "下週三上午 – 合約細節討論" 以及 "10/20 10:00 – 法院開庭" 這兩項資訊。LLM 的強大之處在於,它能理解自然語言中的相對日期(例如“下週三”)並轉換為確切的日曆日期。
💡 Gary’s Pro Tip|在提示詞中給予當前時間
由於 LLM 本身是沒有日期感知能力的,所以當有需要針對在時間、日期上做一些操作、運算、截取的時候,要記得在提示詞中給予當前的時間資訊,例如:prompt = f"現在的日期與時間為:{YYYY-mm-dd HH:mm}"
Odoo 接收到 LLM 回傳的解析結果後,自動在行事曆(Calendar) 模組中建立對應的事件:將合約討論會議登記在10月5日早上,並邀請相關律師與客戶;將法院開庭事件登記在10月20日10:00,並設定提前數天的提醒通知。
若有必要,系統也可以自動發送會議邀請通知給客戶,或在事件接近時透過 LINE 發簡訊提醒律師。
# app_event_extract.py
import os
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
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
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import requests
OPENAI_API_KEY = os.getenv("OPENAI_API_KEY")
app = FastAPI()
class MailIn(BaseModel):
subject: str
body: str
@app.post("/extract/events")
def extract_events(mail: MailIn):
prompt = f"""
請從以下郵件內容中找出所有與行程相關的日期和時間,並輸出 JSON 陣列:
格式:[{{
"title": "<事件標題>",
"start": "YYYY-MM-DD HH:MM",
"end": "YYYY-MM-DD HH:MM(如無可同start)",
"notes": "<補充說明>"
}}]
郵件主旨: {mail.subject}
郵件內容: {mail.body}
現在日期與時間: {datetime.now().strftime("%Y-%m-%d %H:%M:%S")}"""
r = requests.post("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/chat/completions",
headers={"Authorization": f"Bearer {OPENAI_API_KEY}"},
json={"model":"gpt-5",
"messages":[{"role":"user","content":prompt}],
"temperature":0.1}, timeout=12)
# 期待模型直接回傳 JSON 字串,可加上 JSON 修正邏輯
raw = r.json()['choices'][0]['message']['content']
return {"events_json": raw}
# odoo_addons/lawfirm_calendar/models/calendar_auto.py
import json, requests, os
from odoo import models, api, fields
EVENT_API = os.getenv("EVENT_EXTRACT_API") # e.g. http://ai.local/extract/events
class MailThreadMixin(models.AbstractModel):
_name = 'law.mail.hook'
_description = 'Capture inbound mail to auto-create events'
@api.model
def message_new(self, msg_dict, custom_values=None):
"""當此模型設為郵件別名時,新信進來會觸發此方法,可在繼承模型中加掛。"""
subject = msg_dict.get('subject', '')
body = msg_dict.get('body', '')
# 呼叫抽取API
try:
resp = requests.post(EVENT_API, json={"subject": subject, "body": body}, timeout=10)
events_json = resp.json().get("events_json", "[]")
events = json.loads(events_json)
except Exception:
events = []
for ev in events:
start = fields.Datetime.to_datetime(ev.get("start"))
end = fields.Datetime.to_datetime(ev.get("end") or ev.get("start"))
title = ev.get("title") or subject
notes = ev.get("notes") or ""
self.env['calendar.event'].sudo().create({
'name': title,
'start': start,
'stop': end,
'description': notes,
# 'partner_ids': [(6,0,[相關partner id])],
# 'alarm_ids': [...] # 可預設提醒
})
return super().message_new(msg_dict, custom_values)
透過以上流程,郵件裡隱含的重要時程不再怕被埋沒遺忘,因為 AI 已經幫我們讀信並且安排妥當。
從技術角度看,這項功能的實現需要準備一段提示詞(prompt) 來引導 LLM 擷取關鍵資訊。例如可以這樣設計 API 請求的內容:
{
"prompt": "從以下郵件內容中擷取所有日期和對應事件:\n\n\"您好,我預計下週三(10/5)上午和您討論合約細節...10月20日早上10點開庭...\"\n\n請以YYYY-MM-DD HH:MM - 事件描述 的格式列出:",
...
}
LLM 會依照提示返回結構化的結果,如「2025-10-05 09:00 - 合約細節討論會議;2025-10-20 10:00 - 法院開庭」。我們的程式再將這些結果轉換成 Odoo calendar.event
的記錄建立即可。此處利用 LLM 的語言理解,比起傳統正則表達式有明顯優勢:LLM 可以理解「下週三」這類相對日期並轉換成確切日期,也能分辨出不同事件種類以便填入描述或選擇不同顏色標記。
💡 Gary’s Pro Tip|多層次提醒
行程自動新增後,善用 Odoo 的多層提醒機制。例如在關鍵期限前一週、前三天、當日皆發送通知,甚至透過不同管道提醒(Email、LINE、行動通知)。此外,可考慮在事件建立時自動關聯對應的案件/客戶,方便日後查詢。AI 雖然聰明,但建議保持人機協作:例如在新增後發給負責律師一份清單確認AI擷取是否正確,避免少數解析錯誤影響重大日程。
透過以上智慧行程管理,律師們幾乎感受不到背後繁瑣的日程錄入工作,所有關鍵日期都被牢牢看管。這不僅提高了效率,更降低了因人工遺漏導致法律風險的機率——對律所而言,準時往往就是專業度的體現。
最後,我們來談法律事務所非常重要的環節:工時記錄與請款發票。傳統上,律師每月將自己在各案件上花費的時間填寫工時表,交由行政彙總計算費用,再開立發票給客戶。這過程涉及大量重複且容易出錯的人工計算。
而 Odoo 提供了完善的 Timesheets 工時 與 Invoicing 開立發票 功能;我們完全可以將兩者結合,實現工時到請款的自動化流程。
在 Odoo 中,我們可以為每一個案件(例如對應一個 專案 Project 或 任務 Task)記錄律師的投入時間。律師每天完成工作後,在Odoo的工時表輸入當天在某案件上花了幾小時、工作內容簡述等。系統會累積這些資料,到了一定結算周期(例如每月底或案件階段性結束),透過自動化腳本就會將相關工時記錄彙總生成請款單。
步驟1:工時轉換發票 – 我們可以利用 Odoo 銷售訂單與專案。為每個案件設定收費方式(例如小時費率或固定費用),當律師提交工時後,Odoo 能計算每個案件累積的費用。透過內建的「根據工時開立發票」功能,我們一鍵即可產生對應的發票項目。例如「張律師 – 合約審查 – 3小時 @ NT$5,000/hr = NT$15,000」。這些項目會自動匯入發票草稿中,並關聯正確的客戶與案件資訊。
# odoo_addons/lawfirm_billing/models/billing_cron.py
from odoo import models, api, fields
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, timedelta
class BillingCron(models.Model):
_name = 'law.billing.cron'
_description = 'Timesheets to Draft Invoice'
@api.model
def cron_timesheets_to_invoice(self):
# 取上週工時(示例)
end = fields.Date.today()
start = end - timedelta(days=7)
timesheets = self.env['account.analytic.line'].sudo().search([
('date','>=',start),('date','<=',end),
('project_id','!=',False), ('unit_amount','>',0),
])
# 依客戶/專案 group
bucket = {}
for ts in timesheets:
partner = ts.project_id.partner_id
bucket.setdefault(partner.id, []).append(ts)
for partner_id, lines in bucket.items():
inv = self.env['account.move'].sudo().create({
'move_type': 'out_invoice',
'partner_id': partner_id,
'invoice_date': end,
})
for ts in lines:
price = ts.employee_id.x_hour_rate or 5000 # 可換成價目表
self.env['account.move.line'].sudo().create({
'move_id': inv.id,
'name': f"[{ts.project_id.name}] {ts.name}",
'quantity': ts.unit_amount,
'price_unit': price,
})
inv.message_post(body=f"自動彙總 {start}~{end} 工時,建立發票草稿。")
步驟2:AI 初步審核 – 發票草稿生成後,在實際寄出前,我們可以引入 LLM 作為「第二雙眼睛」。AI 可以檢查發票內容與工時紀錄的合理性。例如:對比各項工作的描述和對應時數,是否有遺漏或明顯錯誤?又或者根據過往資料,某類案件平均耗時10小時但這次卻記錄了50小時,AI 可以提出提醒給經辦人注意。LLM 也能協助摘要當月工作重點,自動撰寫一段發票附註,向客戶說明這段期間完成了哪些任務(方便客戶理解支付價值)。這些 AI 提供的建議和摘要會附在發票草稿中供上一層主管審閱。
/billing/review
)(示意)# odoo_addons/lawfirm_billing/models/billing_ai_review.py
import os, requests
from odoo import models, api
REVIEW_API = os.getenv("BILLING_REVIEW_API") # e.g. http://ai.local/billing/review
class AccountMove(models.Model):
_inherit = 'account.move'
def action_ai_review(self):
for inv in self:
# 組裝摘要 payload
items = [{"desc": l.name, "qty": l.quantity, "unit": l.price_unit}
for l in inv.invoice_line_ids if l.display_type == 'product']
payload = {
"customer": inv.partner_id.name,
"period": str(inv.invoice_date),
"lines": items
}
try:
r = requests.post(REVIEW_API, json=payload, timeout=12)
result = r.json()
summary = result.get("summary","")
flags = result.get("flags",[])
note = f"<b>AI 複核</b><br/>{summary}"
if flags:
note += "<br/><i>警示:</i>" + ", ".join(flags)
inv.message_post(body=note)
except Exception:
inv.message_post(body="AI 複核呼叫失敗(請稍後重試)。")
# app_billing_review.py
import os
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
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
import requests
OPENAI_API_KEY = os.getenv("OPENAI_API_KEY")
app = FastAPI()
class LineItem(BaseModel):
desc: str
qty: float
unit: float
class ReviewIn(BaseModel):
customer: str
period: str
lines: list[LineItem]
@app.post("/billing/review")
def review(inv: ReviewIn):
total = sum(li.qty * li.unit for li in inv.lines)
# 規則 flags:示例—金額大、工時異常等
flags = []
if total > 500000:
flags.append("總金額偏高,請再次確認")
if any(li.qty > 12 for li in inv.lines):
flags.append("單日工時可能異常")
# 讓 LLM 產生可讀摘要
prompt = f"""
顧客:{inv.customer}
期間:{inv.period}
明細:{[f"{li.desc} x{li.qty}@{li.unit}" for li in inv.lines]}
請用條列式摘要重點與注意事項(不超過120字),最後給出一行『建議』。
"""
r = requests.post("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/chat/completions",
headers={"Authorization": f"Bearer {OPENAI_API_KEY}"},
json={"model":"gpt-5",
"messages":[{"role":"user","content":prompt}],
"temperature":0.2},
timeout=10)
summary = r.json()['choices'][0]['message']['content'].strip()
return {"summary": summary, "flags": flags, "total": total}
💡 Gary’s Pro Tip|優化請款流程
在自動請款中融入一些人工控管點依然很重要。建議將 AI 審核結果作為輔助,而非決策依據。例如 AI 可標示可疑的工時項目,最終仍由主管決定是否調整。另外,可設定金額閾值:超過一定金額或特定案件類型,發票需要經兩人以上確認再發出,確保品質。AI 也可用於發票排版和措辭優化,例如自動生成禮貌且專業的郵件內容隨發票發送,提升客戶體驗。
步驟3:發送與後續 – 一旦發票內容確認無誤,經理即可在 Odoo 中將發票過帳並透過系統發送給客戶(Email 自動帶上PDF附件,甚至透過 LINE 提醒客戶留意)。此時整個請款流程就圓滿完成。而會計部門也可以在 Odoo 中追蹤發票狀態,若逾期未付還能啟動自動提醒機制,非常方便。
值得強調的是,透過 Odoo 平台的整合,我們的請款流程天生就和案件、工時記錄連接在一起:每張發票都能追溯對應的案件和工時明細,省去了傳統從不同系統彙整資料的麻煩。此外,因為大量重複計算工作已由系統與 AI 接手,人工只需專注在關鍵審核上,出錯率明顯降低、效率大幅提升。
Odoo 本就是一套強大的管理系統,結合 AI 後更如虎添翼——Odoo 已能讓律所從案件管理到工時記帳到靈活開立發票都一氣呵成;而現在 LLM 的加入,讓這些流程更加智慧:很多以前需要人腦判斷分類或抄錄的事,現在AI都能代勞或協助完成。律師與行政人員則可以把節省的時間投入更高價值的工作中,專注服務客戶與辦理案件。
透過今天的介紹,我們看到了 AI 為法律事務所日常運營帶來的改變:多通道訊息自動匯集整理、聰明的行程助理、無縫的工時到請款流程。這其實只是法律科技(Legal Tech)進化的起點。我們可以期待更多進階應用落地如:
未來法律事務所將逐步邁向高度智慧化的營運模式:AI 不只是工具,更會成為律師的貼身夥伴,主動提供資訊、確保每項工作環節滴水不漏。